健康养生

主页 > 新闻动态 > 健康养生 >

中医对失眠的三种学说,你知道吗?

发布日期:2022-08-03 09:38 | 浏览次数:

人的一生1/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,睡眠对人体的作用非常大,睡眠可以调节人体内的平衡,睡眠的质量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、生活、学习、社交等方面。关于睡眠的事,中医也是有大量研究的,中医对失眠有三种学说,这三种学说相互关联,相互促进,发展,共同组成了中医睡眠的理论体系。今天就给朋友们介绍一下,中医对睡眠的三种学说。

1、阴阳学说

睡眠和觉醒的生理活动,是人体阴阳消长出入变化所产生的。天地阴阳盛衰消长,致一天有昼夜晨昏的节律变化,人与自然相应,故人体的阳气亦随之有消长出入的日节律运动。平旦,人体阳气随外界阳气的生发有力外出,人起床活动;中午,人体阳气最盛;黄昏,阳气渐消;入夜,则阳气潜藏与内,人就要睡觉休息。阳入于阴则寐,阳出于阴则寤。《灵枢口问》讲到:“阳气尽,阴气盛,则目暝;阴气尽,而阳气盛,则寤矣”。阴主静,阳主动;阳气衰,阴气盛,则发生睡眠;阳气盛,阴气衰,人即觉醒,这种阴阳盛衰主导睡眠和觉醒的机制,是由人体阳气出入运动来决定的。

2、卫气运行学说

睡眠的胃气运行学说,包括与阴阳学说之内,阴阳学说中的阳气消长出入,所指就是卫气。卫气运行学说认为,卫气运行于阳经而觉醒,运行于阴经及五脏而发生睡眠。卫气的运行规律是:白天运行于阳经之外二十五周,夜间运行于阴经及五脏二十五周。平旦时,卫气处于目,循足太阳经、手太阳经、足少阳经、手少阳经、足阳明经、手阳明经之外运行,再从手阳明经入掌中,足阳明经入足心,行阴分至目,为一周;夜间卫气运行于阴经及五脏。

《灵枢卫气》讲到:阳尽于阴,阴受气矣。其始入于阴,常从足少阴注于肾,肾注于心,心注于肺,肺注于肝,肝注于脾,脾复注于肾为周。以肾、心、肺、肝、脾五行相克的顺序周行。白天卫气行于阳,人体阳气盛于外,温煦周身,卫外而为固,人寤而活动;夜间卫气运行于阴及五脏,人卧寐休息。由于卫气昼夜运行的规律,使人出现睡眠的生理活动。

3、神主学说

医圣张景岳:“盖寐本乎阴,神其主也。神安则寐,神不安则不寐”。中医讲的神指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,具体指人的精神、意识、思维活动。心主神明,统摄协调五脏,主持精神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。神在人体有重要的地位,神充则强壮,神衰则身虚弱。神的活动,具有一定的规律性,随自然界阴阳消长而变化。白天属阳,阳主动,故神营运于外,人寤而活动;夜晚属阴,阴主静,故神归其舍,内藏于五脏,人卧而寐则休息。神安静守舍则能寐,若神不能安其舍,游荡飞扬,则会出现不寐、多梦、梦语、梦游等症状。

阴阳学说是中医睡眠学的总纲领,揭示睡眠与觉醒的基本原理;卫气运行学说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化,揭示了睡眠的运动本质;神主学说突出了中医整体睡眠观,揭示睡眠是人体的生命活动形式。三种学说相互联系,共同组成了中医睡眠学的理论体系。


嵩正康复医院 2015-2020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18784号-2
服务热线:400-6085099 加入收藏 / 联系我们